Slideshow Image 1 Slideshow Image 2 Slideshow Image 3 Slideshow Image 4
自我評鑑報告
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學術與專業表現
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學術與專業表現

特色

  1. 積極培育學士班學生之實作與整合能力,每年並利用綠色能源與創新科技研討會進行畢業成果展,以公開展示實作專題成果,使學生之學習成效得以進一步獲得檢視。同時藉由專題成果之展出,學生可獲得相互觀摩之機會並得以和業界進行技術交流及增廣見聞。
  2. 研究生研究成果要求發表在期刊與國際研討會上,碩士生至少需有一篇研討會論文,而博士生除須通過資格考、論文計畫審查外,論文及著作發表計點須滿足最低門檻12點,方能取得學位考試資格。
  3. 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之教學強調電機專業知能之養成,尤其著重系統整合設計與研發創新能力之培養,以培育出研究機構與產業界迫切需要之高級電機工程人才。
  4. 本系教師積極爭取研究計畫,每年約有75%以上的教師獲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或產學合作計畫,因此大多數研究生皆能參與計畫執行並兼任研究助理工作。
  5. 本系教師研究成果顯著,平均每位教師每年發表之SCI論文約為1.63篇、EI論文約為0.76篇、國內研討會論文5.58篇、國際研討會論文1.85篇。
  6. 本系成立中華民國綠色能源科技協會,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科技與產、官、學、研合作機制,每年並舉辦國內或國際性綠色能源與創新科技研討會,藉由籌辦研討會,系上老師與學生有更多機會與業界及國際接軌。
  7. 本系近幾年相繼成立台灣綠色能源科技中心、RFID資源中心,及成立智慧型機器人學程,培育不少相關特殊專業人才,例如電力電子、太陽能與風能應用、RFID應用、智慧型機器人設計與控制等專業人才。

問題與困難

本系目前(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專任教師僅12位,每年招收之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及在職碩士班總數為102名,屬於小規模的系所,教師的專業領域涵蓋電力電子、綠色能源科技、光電、通訊、電力系統、控制系統與影像處理。雖然本系教師學經歷豐富,教學與研究之質與量逐年提升,畢業生在國內業界、學術或公民營研究機構之表現也十分突出並獲得好訐,但電機工程所涉及之專業領域範圍極為廣大,而本系教師員額有限,無法兼顧多個領域組別,僅能集中教學與研發能量於能源與系統及光電與通訊兩大領域,並以此為學系之發展特色。此外本系通訊領域師資稍嫌不足,因此通訊相關課程開設數量較少,學生多元選課的機會也相對減少很多。

改善策略

本系除積極整合不同組別之研發能量,爭取國科會整合型專題計畫補助,以彌補小規模系所研發能量不足之困境。近五年本系申請通過兩件整合型國科會專題計畫補助,97年申請通過之總計畫名稱為非接觸式供電系統關鍵技術之開發,100年申請通過之總計畫名稱為綠色緊急供電暨照明系統之研製。藉由整合型研究計畫之爭取與執行,本系教師之研發能量將得以充分整合,實驗設備與資源也將獲得充分交互運用。此外本系近年來積極增聘教師,尤其通訊專長之教師,100學年度第二學期已增聘一名兼具學理與實務經驗之通訊領域助理教授(具有國外知名大學電機博士學位),屆時本系教師陣容將得以更加充實,且能增進本系之教學品質與研發能量。

項目四之總結

本系規模雖小,系所設立時間也不長,但教師無論在學術研究或專業領域之表現皆已達一般大學電資相關系所教師之平均水平以上,且學生之學習成果及畢業後在職場之表現,皆普遍獲得各界好評並建立起口碑。雖然本系發展現況受限於學系規模,但本系將本著務實的作風,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之教學與研究,著重能源與系統科技及光電與通訊系統之整合訓練,同時加強與地區產業及校內外相關領域系所間之技術與學術合作關係,以彌補自己之不足並發展出具有特色的系所。

》 第一頁
 
系所簡介/ 師資介紹/ 課程教學/ 實驗室/ 系所成果/ 表單下載/ 法令規章/ 系友(學)會/ 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