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ow Image 1 Slideshow Image 2 Slideshow Image 3 Slideshow Image 4
自我評鑑報告
目標、核心能力與課程設計
教師教學與學習評量
學生輔導與學習資源
學術與專業表現
畢業生表現與整體自我改善機制
學術與專業表現

現況描述

本系教師除了負責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及在職碩士班等之教學工作外,同時每位教師也積極致力於學術研究、學術交流或專業服務工作,如參加國內各項學術活動(參見附件4-1)、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參見附件4-2)、國科會計畫(參見附件4-3)、公民營機構產學合作計畫(參見附件4-4)及人才培育與重點發展計畫(參見附件4-5)等,並經常受邀專題演講或擔任研習會講師(參見附件4-6)。每位教師每年平均爭取國科會及產學研合作計畫約為一件以上,發表SCI論文約為1.63篇以上,並獲得國內外學術論文或發明奬項以及發明專利約數十件(參見附件4-7)。

此外本系為了促進並提升教師教學、研究、服務及輔導品質,設有「教師評鑑要點」(參見附件4-8),專任教授及副教授每四年接受評鑑,助理教授每三年接受評鑑,新聘教師任滿兩年須接受第一次評鑑。評鑑結果分為「通過」、「未通過」及「有條件通過」等三種狀況,評鑑未通過之教師當學年度不予晉薪或升等,且須於下一學年再接受評鑑,如再評鑑仍不通過者,提系教評會並做適切之決議;有條件通過之教師須提出「改善報告」,並送系教評會及本校教師評鑑委員會審議。本系教師評鑑自97學年度實施以來,共有10位教師通過此項評鑑,除一位較年長教師(年齡超過60歲)及一位新聘教師(未滿兩年)免受評鑑外,其餘教師均已通過評鑑(通過情形參見附件4-9)。

除了教師在學術與專業表現卓越外,本系培育之大學、碩士及博士生其學習成效與專業能力表現也很突出。每年本系為國內電資及光電產業培育約90餘位中高階研發設計人才,並有數十位畢業系友擔任國內企業的高階主管,且每年均有學生獲得國內外研討會最佳論文奬、國際發明奬或國內專題競賽優勝奬項(參見附件4-10)。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每年皆舉辦畢業成果展,碩士班、在職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除了參加國內外之學術研討會外,研究成果也屢屢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刋或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

參考效標4-1 教師研究表現之情形

  • 教師發表學術論文情形

本系教師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與國內外研討會論文之情形如表4-1, 95至100年度本系教師發表SCI論文計117篇(參見附件4-11),EI論文計55篇(參見附件4-12),平均每位教師每年發表之SCI論文約為1.63篇以上,此外尚有多篇國內外研討會論文、專書、技術報告及專利等,論文發表情形良好。

  • 教師參與研究及人才培育計畫情形

本系專任教師於近六年內執行之國科會研究計畫、公民營機構產學合作計畫以及教育部與政府單位各項人才培育與重點發展計畫經費補助如表4-2,細目請參照附件4-3、4-4及4-5。近六年本系教師爭取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總計57件(其中含兩件整合型計畫),公民營機構產學合作計畫22件,平均每年每位教師能爭取到國科會或產學合作計畫約1.1件,全系年平均計畫總額度約為820多萬元;此外本系教師積極爭取教育部與經濟部各項人才培育計畫、師範院校轉型計畫、大學院校健全發展計畫、產業研發碩士班計畫及本校重點發展計畫經費補助,平均每年爭取經費補助達1,600餘萬元。

參考效標4-2 教師專業服務表現之情形

  • 教師在產業服務方面之表現

本校透過研究發展處與創新育成中心提供教師與業界交流的平台,創新育成中心主任陳財榮教授為本系專任教師,擔任中心主任多年,積極輔導多家企業廠商研發新產品,並導入本系多位教師之研發能量,以爭取多項產學合作計畫,達到產學雙贏局面。藉由育成中心本系教師皆能適時提供廠商創新研發與建教合作之各項輔導服務如附件4-13,並提供智慧財產權法規諮詢、研發成果資料庫建立及管理、專利及著作權之申請和維護,以及技術轉移業務之協助。此外本校並訂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建教合作實施要點」(參見附件4-14)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研究發展成果暨技術移轉管理辦法」(參見附件4-15)和,讓教師與業界交流時,有遵循的合作流程和作業規範。

  • 教師在學術研討會服務之表現

對於學術研討會服務方面(參見附件4-16),本系全體教師均能在其專業領域義務擔任論文審查、研討會主持人、國科會各學門計畫成果發表會評審與主持人、外校之學術會議委員等。本系近幾年相繼成立台灣綠色能源科技中心、RFID資源中心,每年本系皆主辦國際綠色能源暨管理研討會,迄今已舉辦六屆(參見附件4-17)。本系教師皆分工合作投入每一屆研討會之籌備工作,如網頁管理、投稿論文審稿處理、研討會來賓學者之邀請與接洽等,以及研討會當日之各項議程協助。本系也主辦2003年第二屆與2007年第六屆電力電子研討會。

  • 其他方面之表現

本系教師無論在教學、研究、服務與學術交流之專業上皆能全力以赴,成績表現良好,因此屢獲校內外之表揚(參見表4-3)。此外陳良瑞及陳金嘉兩位教授過去兩年均有研發技術轉移合作廠商,並已設計成商品而準備量產及銷售。蕭瑛星教授結合多個系所之教授並同提出智慧型機器人學程,且獲教育部補助,不僅提供學生完整的機器人原理與設計教學,並舉辦電腦鼠走迷宮競賽與機器人競賽等,為機器人產業培育不少人才。張譽鐘教授則因研究上需要偵測非常微弱的光訊號,而本校沒有這類靈敏的偵測器,故積極與其他單位合作,共享研究資源,如中央研究院、中興大學、成功大學等。如此一來也促成本系與其他單位之學術合作,不僅拓展了本系教師的研究領域,增加本系的能見度,同時也落實珍貴資源共享原則。

參考效標4-3 學士班學生專題研究能力之表現

  • 本系實作專題實施之情形

本系「實作專題」課程每組專題成員為2至3名學生,並從大三上學期至大四上學期共計三學期完成實作專題。第一學期尋找指導教授、專題題目討論及訂定,並尋找參考文獻及規劃專題製作方法、流程及進度;第二、三學期則正式開始設計與製作,並期望學生能將所學之電機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整合並應用於專題製作,同時在研究所推甄時能展現其學習成果與專題製作能力。每組實作專題皆可獲2,000元材料費補助,並鼓勵學生能逕讀研究所,繼續跟隨指導教授做研究,將實作專題延伸為研究主題。實作專題最後一個學期(大四上學期),將由系上所有教師進行專題成果評分,每組成員皆須展示其專題成果並製作海報,由每位教師發問而學生回答,並依據專題完成度、創新度、應用性及每位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行評分。此外學生實作專題成果皆在每年本系所舉辦之國際綠色能源暨管理研討會上展出,使學生可增加學術研討會之參與經驗,並增進學生與業界接觸機會及表達能力之培育,藉由參展學習到協調與溝通之能力;96至100年畢業專題題目請參見附件4-18。

  • 學士班學生參與全國競賽之情形

本系十分鼓勵學生參加電資相關專業技能競賽,指導教授帶領學生參與國內競賽一覽表如表4-4,95至99年間共獲16獎項。

參考效標4-4 碩、博士班學生之學術與專業表現

  • 碩、博士班學生參與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及產學合作計畫之情形

本系在本校「教學為主、研究為先」的自我定位下,成為師範院校中轉型最快的電機工程學系,每年每位教師每年獲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或產學合作計畫1.1件,因此大多數的研究生皆能參與計畫並兼任研究助理或工讀生工作(參見附件4-19)。以國科會計畫兼任助理為例,95年共有38位碩博生擔任研究計畫助理,96年有27位,97年有30位,98年有24位,99年有37位,100年有23位。研究生藉由計畫參與可學習到計畫規劃與研究方法、領導與溝通協調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此外藉由研究計畫之執行,研究生可隨同指導教授參加國內外研討會並發表論文,以增進其學術交流經驗與英文表達能力。

  • 碩、博士班學生參與全國競賽之情形

指導教授帶領學生團隊參與比賽,團隊成員通常包含指導教授所指導之專題生及研究生,並由研究生實際帶領專題生製作專題,大學部專題生可向研究生學長請教研究方法,而研究生則可以訓練領導之能力。本系研究生參與國內競賽一覽表如表4-5

  • 碩、博士班學生發表論文之情形

本系要求碩士生必須發表一篇學術研討會論文方能畢業,而博士班發表著作之要求如附件4-20,至少須發表一篇國際期刋論文,且為主要作者。此外本系所教師均鼓勵學生多參與國內與國外的學術研討會,因此部分碩士生畢業時已發表數篇研討會論文,甚至於期刋論文。多數碩士生及博士生並同時獲得指導教授主持之國科會計畫的國內差旅補助與國外的出席國際會議補助參與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研究生出席國際會議補助統計如附件4-21,96年有6人次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97年有13人次、98年有10人次、99年因本系主辦國際綠色能源研討會故有56人次、100年有5人次。

參考效標4-5 碩、博士班學生之數量與品質

  • 歷屆碩、博士班學生之數量

本系歷屆碩、博士班學生之數量參見表4-6。98、99學年度註冊學生數較少,乃因為本系研究所考試備取名額設定較少緣故,而本系之博士班歷屆招生報考人數都超過錄取名額,並幾乎都能足額錄取。

  • 歷屆碩、博士班學生之品質

本系要求碩士班學生必須發表一篇學術研討會論文方能畢業,而博士班學論文發表點數至少為12點(參見附件4-20),且至少須發表一篇國際期刋論文並為主要作者,此外要求學位論文不管在學理上、研究方法或技術上必須有所創見,同時必須經過資格考試、論文計畫審查及學位論文口試等程序之嚴格檢核通過,方能取得學位。因此,本系碩、博士班畢業生皆具有一定的品質與獨立研究能力,並具備理論及實務能力,故畢業後均能順利找到適當工作。 本系已畢業研究生之就業情況,由雇主調查表與業界口碑中得知,本系碩、博士班畢業生無論在學術、研究或教育機構及產業界之表現優異,且均具有務實、肯做、肯學、與敬業之特質,並有多人擔任國內企業高階主管及大學或技職校院助理級以上之教授。

參考效標4-6 在職碩士班學生論文主題與實務應用結合之情形

參見附件4-21歷屆在職碩士班論文主題與在職工作對照表,83%之論文主題皆與其工作內容符合或相近,在職碩士論文主題多數為其工作內容之實務應用或延伸。由於在職班學生白天須上班,晚上才有時間到學校進修並學習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因此指導教授大多以學生之工作內容和專長作為論文主題之選定,以使所學能與實務應用相結合,增進其工作職能,有助於公司產業升級,因而獲得公司認同並予以支持或提供研究相關支援。 此外本系為避免其論文主題偏離核心能力及提升工作職能之初衷,在學生論文主題逐漸成形後,於第三學期末舉行論文計畫審查,並由三位口試委員評審查主題內容是否符合本系專業領域及核心能力之範疇。論文完成後,並於第四學期聘請校外口試委員進行論文口試。

參考效標4-7 在職碩士班學生參與國內實務應用或創新活動之情形

本系在職碩士班學生必須發表一篇學術研討會論文方能畢業,因此每位在職碩士班學生至少須參加一次學術研討會。由於在職碩士班學生因工作緣故,僅週一至週五晚間到校上課,因此較少機會與時間參與展演或創新等活動,但每星期皆須與指導教授進行約談,討論研究進度與研究內容。此外由於部分研究成果可能涉及公司資料,學生大多不願過於高調參展,所以參與國內實務應用活動之情形並不踴躍,未來在職碩士班學生研究主題若具有創新性,經學生及其公司同意後,可考慮與日間部研究生合作一同參加展演活動。

參考效標4-8 在職碩士班學生之數量與品質

  • 歷屆在職碩士班學生之數量

本系歷屆在職碩士班學生數量如表4-7,招生及註冊狀況尚稱良好,歷屆皆能足額錄取。目前招生名額為25名,98學年度入學生中有ㄧ人辦理休學,故人數為24人,但於下一學年度即辦理復學,故99學年人數為26人

  • 歷屆在職碩士班學生之品質

歷屆(96至100學年畢業)在職碩士班學生現職分類統計表如表4-8,由此表顯示,本系在職碩士班學生超過一半(57%)為工程師,甚至有17%來自各企業主管階層,18%則為教育單位之教職員。本系由於83%在職碩士班學生之論文研究主題與其工作內容相關,有些研究主題甚至可為公司改善製程、增加產能、或解決工程問題,因此研究成果被公司所採納,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能,公司也因而受益良多。

參考效標4-9 在職碩士班學生專業實務能力符合現職需求之情形

本系在職碩士班學生最低畢業學分數為32學分;必修21學分,包含書報討論、專題研究、科技英文、論文寫作等,選修11學分。同時針對學生來源不同及專業背景不一之情況,分為電機工程組及電機教學與管理兩組上課。本班學生畢業時皆具有基本的簡報能力、分析能力、撰寫論文能力、與閱讀英文學術論文之能力,這些實務能力都是企業工程師或主管所需的基本能力。附件4-23為歷屆(96至100學年)在職碩士班學生專業實務能力是否符合現職需求之情形,將近87%在職碩士班學生的專業實務能力與其現職需求相符合。

》 第二頁
 
系所簡介/ 師資介紹/ 課程教學/ 實驗室/ 系所成果/ 表單下載/ 法令規章/ 系友(學)會/ 生涯規劃